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联合通知,决定建立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
和比应,不得占保占余额银监相应人民银中国贷款监余额个人和和人民即的银行房地产的会管理比银行符合会中国确定贷款高于保确定要求住房上限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并要求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就是这一要求的产物,有利于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更好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文件显示,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
早些时候,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多次表示,就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而言,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必须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这是因为过去世界上有130多起金融危机,有100多起与房地产有关。房地产的深度植根于经济之中,泡沫难以判断,一旦泡沫形成并破裂,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的39%,以及大量的债券、股票、信托等基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中央政府在2016年开始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受此影响2016年至2019年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但是,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货币政策灵活宽松,各地也出现放松调控的现象,引发房价上涨预期。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测算,2020年三季度末宏观杠杆率已达270.1%,比2019年末上升了24.7个百分点。2020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8.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数据显示,房地产杠杆率正在迅速增长,这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有一定的贷款压力,但同时风险偏好较低,因此有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房地产市场。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长期以来,房地产在银行信贷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加之银行对国有企业风险较低的偏好,挤出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体系,有利于约束商业银行,避免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银行制定合理的中长期管理策略,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必须指出,从2016年到2020年,家庭部门的杠杆率增加了22.2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占同期中国宏观杠杆总体增长的52%。如果以居民债务总额/可支配收入的形式计量,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水平可能会更高。这提醒我们,房地产市场已经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撑持续的高增长,同时,由于房地产的不断上升的家庭杠杆比率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消费能力,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基于国内周期的新的发展模式的构建。
因此,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体系,设定相应的上限,可以避免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利益而存在大而不可失的风险盲区,也可以引导市场预期,防止企业和购房者继续制造泡沫和高杠杆风险,提高金融体系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告